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十八卷 菩提應道劫,太乙斬三屍 第930章 過河! (7)

關燈
若幹精巧玩具,什麽鐵滾環、漆竹馬、玻璃珠,還派發糖詒和帆布縫的書包時,小孩子頓時沸騰了,圍著車子跳個不停,分到一件更歡喜地高聲叫嚷。

小孩子一鬧,什麽懷疑什麽顧慮全都丟開了,民人們頓時分頭湧到不同的車子前,千百年來,民人都難自主命運,未來太縹緲,只能緊抓著眼前。讓他們之前懷疑李宏德,懷疑新朝的就是這般心理,而現在心思猛轉,什麽陰謀什麽毒都顧不得,就只為分得一些東西,也是出於這般心理。

“排隊排隊,先老弱後青壯,就算不識字,也該知些做人的道理!”

見形勢大好,李宏德趕緊順竿子往上爬,招呼著老胡帶紅馬甲和黑衣去維持秩序。

後面那幾個讀書人臉色灰敗,這股人心大潮他們還怎麽扭?他們這些出自大戶的,倒也不是想跟新朝官府為敵,純粹是瞅著李宏德拉扯貧苦農人來重新打理這一鄉而不滿,想弄出點動靜,凸顯出他們的重要性。待官府看到他們在鄉間的力量,再來借重他們,那時他們自會恭順了。

可這番心思,在這十多輛大車前轟然垮塌,之前壓制李宏德老胡等人的嫻熟嘴功,在車上無數善物前,也顯得那般蒼白無力。

“陰謀?你們這些滿腦子奴氣的人哪明白大英子民的心境?這不是官府壓下來的差事,是咱們念著南北一家,都是同胞,來這裏行善積德的。”

“邪氣?是不是還要練團結拳啊?現在直隸團結拳可鬧得歡,真要鬧起來,看你們這些人還有好日子過?”

“這還只是施舍些東西,真正過日子還得靠你們自己,誰早一步跟上官府的步子,誰就早得富貴。”

“天廟還跟在後面呢,他們才是行善的大行家,咱們這就是毛毛雨。”

送書的都是些讀書人,對還在犟嘴的那幾個當地讀書人份外看不慣,紛紛出言洗刷。

“你們南……南面的就是不懷好心!這書上的東西,也定是教人入邪魔的玩意!”

某人還在咬牙硬撐,其他同鄉湊過去翻了翻那些書,一個個目光都變了。

“段子的《四書會註》、《華夏氣節百詩選》!”

“呂小先生的《唐宋古文集註》!”

“孔先生的《人初仁義諸知》!”

“聖道……陛下的《勸學說》!”

“都是錦官坊版,雖是善業版,也值得珍藏啊!”

書是好書,南北交融多年,盡管大清治下讀書人對英華在天道和工商上的學理不屑一顧,多斥為邪魔之說,可在傳統儒學領域,有段宏時、呂毅中、孔興聿乃至天廟聖宗下的彭維新、劉綸等儒生發揚光大,心學、理學等儒家學知卸下了治國重擔後,反而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,學術成就遠遠比滿清理儒高得多。在教育領域,特別是基礎教育上,返璞歸真的儒學更占據著教導人立身處世的統治地位。

因此北方讀書人一面罵著南蠻已是夷狄之國,一面卻對南蠻在儒學上的成就向往不已。段、呂、孔等人也被暗中奉為儒宗,甚至聖道皇帝的一些著作,北方理儒士子也不得不承認有很高的學術水平,例如《勸學說》。跟歷代勸學詩,尤其跟宋仁宗的《勸學詩》不同,聖道強調學不止在師,不止在學校,更在各行各業,雖然拉上了天道無處不顯的說法,而且只將儒學擺在做人的層面上,可重學之心也令這些讀書人心懷感佩。

這幾個本地讀書人也瞬間轉投了陣營,個個腆著臉也去排隊拿書,就剩一個孤零零站著,正仿徨不知所為,車上一人忽然喊出了他的名字,竟是他在太原府進學時的同窗。

“大英之下自有新氣象,看你頭上的辮子剪了,心中的辮子還沒剪,可是難在新世為人的哦!勸你放開心扉,多朝前看,也勸你爹別再盯著那十來頃田,大英收了北方,百廢待興,什麽機會沒有?”

同窗既是嘲諷,又是勸慰,那人繃著的臉終於化了,期期艾艾地也湊了過來。

“之前亂言蠱惑的,別想免罪啊,人人都到鄉公所來抄告示!”

眼見一場風波化解,夾山鄉的人心被這善業車隊裹進了滾滾車輪裏,李宏德欣慰之餘,也學會了恩威並重。當然,他只是高舉輕放,畢竟大好局面已至,就不必太深究了。

此時李宏德才知,為什麽知縣會這麽放心讓他鼓搗,收攏人心這事,可不是就放在他這還鄉客一人身上。在他身後,還有浩瀚的國中人心,雄厚的各業物力。

正腰桿挺直,盤算著讓知縣盡快派下辦事文書,將一鄉人丁田地編戶入籍,就聽一聲嬌呼:“李大哥……你還真是個官老爺,欺得奴奴好苦!”

後頸汗毛起立,李宏德暗自叫苦,潘姑娘!

轉頭去找老胡,想拉他過來擋箭,卻見老胡正被一個漂亮小娘子扯著,兩人四目相交,仿佛天地再無他物……

你怎麽也來了!?

李宏德只好苦臉應付,潘姑娘臉上溢著異樣的光彩,不過是平凡女子,此時看起來卻添了一層麗色,讓李宏德這鄉巴佬一面心馳神搖,一面痛責自己已成衣冠禽獸。

“女子興業會也來了靜樂,現在奴奴也有生計了呢……”

潘姑娘顯是極度興奮,如歡雀一般嘰嘰咕咕把事說了個大概。

這什麽女子興業會來頭好大,不僅有諸位皇妃娘娘,還有英慈院、金陵等多家女子學院以及各行各業崛起的女子產業,甚至有飛天藝坊這樣的舞樂社。這個會的宗旨是救護孤弱女子,本著授人以漁的理念,她們創辦了不少職業學堂,讓孤弱女子能有一技之長,自力更生。

李宏德在夾山鄉忙乎之時,女子興業會山西分會也來了靜樂縣,潘姑娘這樣的人正是救助對象,而潘姑娘另有一樁長處,她很清楚本地還有哪些孤弱女子,到底面臨著什麽困境。於是她搖身一變,成了會裏靜樂縣的辦事委員,前幾日幫著官府清查完縣城青樓,現在要到鄉村探查婦女情況,公私兩便,選了夾山鄉。

“那……方大姑娘?”

李宏德指向還作雕塑狀的那對男女,潘姑娘道,方大姑娘是會裏平陽府的委員,借著來太原府幫忙的機會,也來找冤家了。

“現在這麽忙,你看……”

李宏德怕她又說起入門的事,趕緊支吾著封門,沒想到潘姑娘連連點頭:“是啊,現在奴奴很忙呢。”

接著潘姑娘低頭轉腳尖道:“奴奴現在可以自力了,來這裏就想跟李大哥交代一聲。李大哥,你是個好人,奴奴不該再害你了……”

喀喇一聲,李宏德就聽自己心口像是碎了一角。

那邊老胡也正心如刀絞,方大姑娘淚眼婆娑地也剛說道:“哥,你是個好人。”

李宏德和老胡眼睜睜看著兩個姑娘抹了眼淚,轉入人群,忙開她們的一攤事,眼眶也濕潤了。不經意對視時,又趕緊擺出一張如釋重負的笑臉。

“好啊,等鏢錢結下來,我就在平陽府置家,我們夫妻……”

那邊文書小霍正跟方二姑娘濃情蜜意地規劃著未來,李宏德和老胡再對視一眼,同時抽了自己一耳光,一同大步流星地朝姑娘走去。

南北相匯時,無數糾纏不清的恩怨上演,而在發書的那輛車裏,一幫讀書人的感慨更為糾結。

“你們若是早來,也不至於跟不曉事的農官扛上……”

之前的死硬讀書人找著借口遮掩顏面,可他這話倒是引得同窗有了同感,的確,在河東道,都還有讀書人配合還鄉客一起工作,太原府這邊,人還沒跟上來,就只有還鄉客撐著,而且這樣的情形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。

“我們也不能在山西久留,北直隸太亂了,陛下想讓大家都出力,我們自己也是這般心願。”

同窗語懷憧憬,說到北直隸,那本地書生知得團結拳之事,也是義憤填膺:“便是兩國相爭,也講一個仁字,這些拳民,連人都不做了!小弟也願附驥!”

同窗遺憾地搖頭:“你還是先在靜樂做些事吧,蒙學夫子,鄉鎮公所文員,官府用人的地方多呢。要去北直隸的都是會裏的,你這樣的,暫時還入不了會。”

本地書生又沮喪又好奇,什麽會?

“我們太原的書生組了同道社,是認仁學孔先生一脈的,河東道還有綠營組的光覆社,南直隸還有商人的平安會。從大英來的會社就更多了,仁學的、天廟的、有親族在北直隸的,想的事各有不同,能辦的事也差很多,不過大家都是一股心願,讓北直隸不再流血,讓北直隸能回歸華夏……”

同窗加重了語氣:“既是心願一致,所以大家都聲氣相連,聚成一個大會,就叫同盟會!”

本地書生呆了片刻,深深感慨道:“大英朝廷真得人心啊,竟能聚一國人心為其用。”

同窗搖頭道:“我們不是替朝廷辦事的,同盟會的人都沒有官身,朝廷也不發薪餉,有些事還經常跟朝廷撕擄,可北伐覆土,華夏一統,人守仁義,這不僅是朝廷的大義,也是我們的大義。”

那書生久久無語,就覺這大英所開的新世竟是如此廣闊,這頭頂的天,這腳下的地,從未有這般浩瀚。

第十八卷 菩提應道劫,太乙斬三屍 第943章 國民共責,白蓮宗之危

南直隸,廣平府磁州縣,自半空向下俯瞰,狹小縣城密密麻麻擠滿了人,縣城外也密密麻麻圍滿了人。圍城的還不是一方,南面是服色雜亂的民人,北面是黑裹頭的滿清綠營兵。

槍炮聲雖偶爾響起,在城外的喧囂人聲和城內的哭喊聲之下,就像是背景音一般模糊無力。但這就是戰爭,空中還未散去的黑煙,城頭被煙熏火燒的痕跡清晰無比。城內城外都有人在刨坑埋屍,動作嫻熟無比,顯是習以為常了。

縣衙裏哭號和呻吟聲不絕,一幫民人打扮的男女正在後堂侯著誰,他們一臉疲憊,眼中更含著深深絕望,當一個窈窕身影出現時,他們都強自振作起來,但話語間還是抹不去淒涼之氣。

“聖姑,糧食只夠吃三四天了……”

“天地會和天廟都還沒消息傳回來,聽抓著的賊子說,紅衣在衛輝府停了下來,別說直隸,漳德府他們都不入,有說是要轉調海路走的,有說是要去遼東的……”

“昨日出城的百姓被押回來了,就在城門前砍了頭,那些畜牲,連三歲的小孩都沒放過啊!”

來人一身類似南面大夫打扮的青色長裙,手上、裙上都是血汙,臉上更是臟汙一片,但這些汙垢並未掩住她的麗色,眼瞳更如秋日深潭,純凈得讓人心悸。但侯著她的人報上的消息一個比一個壞,聽到婦孺被城外賊匪屠殺時,本就白皙的俏臉再少一層血色,瞳光也黯淡下來,晶瑩的淚珠就噙在了眼眶裏。

“大軍會來的,一定會來的!”

聞香教五聖娘娘許五妹,真正的身份是英華天廟白蓮宗祭祀,自小時,就有天地會密諜和天廟祭祀跟在身邊,將英華國中的消息、書籍、新學時時帶來,不僅學識已入新世,還學了一手精湛的外科手藝。在她的努力和南面的幫助下,河南北部,南直隸一帶的聞香教以及不少白蓮一脈的小教門,都已紛紛歸化到白蓮宗之下,過起了埋頭互助,靠雙手討生活的安寧日子。

原本只是在彰德府安民行善,兩年前南北修約之亂,她帶領白蓮宗穩定了周邊府縣人心,也推著她的名望水漲船高。當英華顯露出諸多北伐跡象時,滿清猛然反彈,提前發難,她就成了滿清官府重點拔除的對象,這也逼得她不得不帶著本只是想過安寧日子的百姓們揭竿而起。

短短半月內,她所掀起的起義大潮就席卷了整個彰德府,還向河南腹地和南直隸擴散。可就在此時,她與聞風來投的各路英雄有了分歧。各路英雄們想的當然是在這亂世裏成就一番功業,主張打起旗號,自成一路。而她卻只想護著老百姓,等候英華大軍。

爭得火星四起時,不乏有明逼暗算等事,不是有一批與她一樣開了眼,南投心志堅定的兄弟姐妹幫村,她已不知死了多少次,或者是被誰裹挾為真正的聖姑。

正勉力維持時,高起入了河南,大灑官員告身,頓時誘反了一大批英雄,義軍相互攻殺,許五妹等人退路被截斷,不得不北退到南直隸的磁州,困守小城。

高起雖敗,紅衣相繼入洛陽和開封,可北直隸形勢驟變,紅衣北進之勢猛然停下。因上線黃家夫婦殉難,聞香教五聖娘娘這股勢力始終沒跟天地會和天廟搭上線,像是南北渦流中的一顆小石子,在水面上下掙紮著,卻沒人註意。

高起的兒子高澄註意到了,他退入直隸後,整合大名和廣平等府之力,還在負隅頑抗,自許聖姑分出的那些英雄們就成為他繼續利用的力量。此時北直隸團結拳之勢如火如荼,看在那些英雄眼裏,大清似乎龍氣依舊。而英華如宋,北伐絕無功成之日的言論盛行於鄉野,兩邊一拍即合,攜手對付許聖姑這股人馬。

從政治層面看,高澄是要這些賊匪繳上投名狀,繼續綁在他頑抗英華大軍的戰車上,從軍事層面上看,磁州是自河南入直隸的要道,當然不能由親英華的義軍占住。

兩邊合軍三四萬,小小磁州城被圍了個水洩不通,城中不僅有許五妹的數千忠實部屬,還有受害於賊匪,同時感許五妹恩義的兩三萬百姓。好在圍城的英雄好漢相互疑懼,滿清綠營戰意不足,而守城一方意志堅定,磁州倒是沒破城之憂,可守到現在,已經彈盡糧絕。

許五妹還以為民人無辜,對方不至於為難婦孺,就任那些動搖的民人出城自尋前途,卻沒想到,對方是一人都不放過。

嘴裏說著天朝大軍一定會來,紅衣一定會出現,可許五妹心中卻是淒苦不已,她派了不少忠勇之士出城跟紅衣聯絡,跟天地會和天廟恢覆聯系,可到現在,毫無回音。

“是真忘了我們嗎……”

許五妹臉上滿是鎮定,自信的話語和鎮定的微笑安撫住了部下,但自臉頰滑落的淚珠卻道出了她的憂慮,大家都以為她是哀痛死難婦孺,卻不知她是為城中數萬民眾哀痛。

“許聖姑……原本我們是要北上的,可現在上面要大軍停步……”

衛輝府新鄉縣,面對衣衫襤褸,自稱來自天廟白蓮宗許聖姑一方的使者,六十師統制江得道遺憾地攤手。

“這個,真是愛莫能助了。”

他側開臉,在衛兵的簇擁下匆匆離開,不敢再看使者臉上的絕望,心中更湧起幾日前在洛陽面會謝定北時的場景。

謝定北正調整第二軍部署,對已進到豫北的江得道作了特別交代:“彰德府那邊,先不要管,衛輝府都不必拿下,這是軍令!”

江得道不解:“聽聞許聖姑在那裏組織起了老大一股義軍,是向著咱們的,現在處境不妙,我們不去救?”

謝定北沈臉道:“這是上面的決定!”

江得道心中一個哆嗦,不敢再問,他是聽說過許聖姑的事,但卻不知內情,也不清楚這事還有什麽玄機,他只清楚,聽令行事。

使者的哭號聲傳來,江得道滿心疑惑,到底為什麽不去救那股義軍?

兗州府,北伐行營裏,兩個罕見湊到一起的人物居然出現在同一間會廳裏,正面含怒色地同聲逼問著一人,這兩人分別是天地會總舵主尚俊和天廟巡行祭祀會總祭徐靈胎,兩人都已五十開外,不覆昔日風采,可逼問對方時,卻顯出攝人威勢。

“為什麽?為什麽不救白蓮宗!?”

兩人對面,是更為蒼老的陳萬策,一臉端正平和之氣,雖非宰相,卻手握南北之事,權勢不遜於實相薛雪。

他一點也不為兩人威勢所動,拂須緩緩開口,凜然之氣頓時壓住兩人。

“白蓮宗?那是什麽?我英華能容這等極易跟白蓮邪教混淆的教門入國?更不說還裹著一層聞香教的皮,覆土之後,這一宗在北方的人心要怎麽料理?”

尚徐兩人楞住,花了好一陣才消化了陳萬策這話,尚俊咬牙道:“我向你南北總署行了幾次文都沒回音,還以為是文吏怠慢,沒想到,原來是陳相你早有盤算!不僅不想救白蓮宗,還存了借刀殺人之心!”

徐靈胎也道:“白蓮宗是天地會和我天廟一手扶持起來的,現在舉兵也是不得已自保,只要揮軍解救,自會相安於民間,陳相此心似乎太過小人了吧?”

陳萬策問道:“白蓮宗是我英華潛藏於北方的暗子?以何為證!?”

尚徐兩人一呆,他們跟白蓮宗都是單線聯系,現在線斷了,要拿憑據,那自是沒有。而要他們兩人親身擔保,他們又不明細節,只知有這麽回事,也不敢貿然出頭。

陳萬策再道:“那五聖娘娘,有此號召人心之能,入國後要怎麽處置?封官?許其就這麽另立天廟支脈?她的信徒,會因入英華就安生過老實日子?這些事,你們就沒想過?”

他輕嘆一聲道:“就算真是暗子,暗子也有自己的想法,自己的利益。你們能保證,這白蓮宗入國後,不會繼續抱作一團,外於英華新世格局?你們能保證,這白蓮宗不會在北方繼續吸聚人心,以致將來尾大不掉,將南北人心之差裹作一處,他日為禍一國?”

這逼問太犀利,尚徐兩人沈默,好一陣後,尚俊不服地道:“就因這些顧忌,就坐視這些義民赴死?不怕涼了北方人心?”

陳萬策點頭道:“英華要的是一個清清朗朗的北方,這種人心,後患無窮,不要也罷。”

徐靈胎分外看不進陳萬策在這事上的嘴臉,憤聲道:“一國為政,豈能行此寡德事!?陳相,你這一念間,就是數萬生靈!”

陳萬策呵呵低笑:“陳某擔的是一國之責,就得有所取舍。別說數萬生靈,團結拳起事,我勸陛下勿多擔責,而是讓北人看清楚滿清之害,推著他們自新自救,這一念間,又何止數萬生靈?”

覺得理念相差太多,兩人拂袖而起,尚俊道:“陳相,這事陛下怕還不知吧,咱們就找陛下打一打官司”,徐靈胎也附和著點頭。

陳萬策瞇起了眼睛:“這等小事,本就在我權責之內,何須陛下勞神。你們要去找陛下也無妨……”

他看向徐靈胎:“就不知陛下會將此事往哪處想?天廟在南方格局已成,沒什麽擔心的,可北方……”

徐靈胎一窒,陳萬策這是威脅,可這威脅卻很現實。如果讓皇帝把此事納入到一國格局中通盤考慮,後果怕比坐視白蓮宗覆滅還嚴重。

陳萬策再看向尚俊:“南北一統,天地會也該另有去處了,總瓢把子,這事會讓陛下對天地會怎麽想呢?”

尚俊臉色也是一沈,此言正說中了他的心事。

自行營出來,兩人相對無語,許久後,尚俊罵道:“陳老匹夫,韓非李斯之徒!”

徐靈胎眼中閃起決然光采:“我不相信陛下會罔顧這數萬生靈,我去找陛下!”

尚俊攔住了他:“陛下身擔一國,所慮不止我們所涉,陳老匹夫所言也有些道理,萬一陛下……”

話未說完,徐靈胎卻明白了意思,皇帝那是最終裁決,如果終裁不利,那就沒周旋的餘地了。

剎那間千萬轉念,徐靈胎猛然醒覺,擊掌道:“此事為何定要找紅衣?定要找朝廷?英華國事之權,不止在朝廷!”

尚俊為他擔憂:“可這是要把整個天廟推下火坑啊,天廟大義可是絕不……”

徐靈胎擺手:“天廟不管,還有人能管!”

還有誰?

徐靈胎道:“正有千千萬萬的人為南北一統盡心出力,有南方人,有北方人,他們為的是南北合一。他們要去阻團結拳之亂,為的是拯救同胞,我相信,白蓮宗這樣的義民,難道不是他們該拯救之人!?”

對上尚俊的目光,他一字字地道:“他們就是——同盟會!”

尚俊呆了片刻,忽然笑道:“同盟會……不正是陳老匹夫一手推著長起來的麽,他肯定想不到,他推著匯為一體的人心,會壞了他的謀算。”

徐靈胎鄭重道:“英華乃君民之國,君有責,朝廷有責,國民也有責,誰也缺不了,既有責,就有權!這難道不是我華夏今世的大義麽?”

尚俊釋然點頭:“希望能來得及……”

第十八卷 菩提應道劫,太乙斬三屍 第944章 仁義當先,各方齊動員

四月十九日,大名府城下,一輛馬車由八名騎手護衛,出現在南城崇禮門下。跨越護城河的大石橋已被層層拒馬阻絕,就留出人行通道,可見到這馬車和騎手,守橋的兵丁忙不疊地挪開拒馬。

騎手身著明黃馬甲,馬車更招展著明黃令旗,民人粗看還以為是官老爺,可再看馬甲上繡著“遞”字,馬車令旗上是“順風”二字,才明白這是急遞。

急遞業這些年在南北蓬勃發展,除了團結拳和民間賊匪之流,只要是在南北官府控制之下的地域,便是戰時都能通行無阻,無人為難,最多不過被盤查下有無違禁品而已。原因也簡單,急遞跟鏢局不一樣,主要為民人送信和小件貨物,不分什麽立場,就如醫院收治傷病不分南北,本著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,滿清官府也都不視急遞為敵。

相比北方的急遞,南面的急遞更是橫行無阻,畢竟人家已發展多年,財大氣粗,規矩森嚴,信譽卓著。而這順風急遞就更招人眼球了,不僅是急遞業鼻祖,其明黃標志色在北面更是大大違制,可當年英華與滿清暗戰江南,順風急遞承擔起雙方的非正式溝通渠道後,滿清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。

來的不僅是順風急遞,還是一整隊人馬,兵丁放行時還暗道,不知是送什麽貴重貨物來了。

馬車所載確非一般,卻不是東西,而是人,一位少了一條胳膊的老者,順風急遞北方區總執事劉弘。

十多年前,英華與滿清暗戰江南,就是這獨臂孤膽的劉弘以信使身份直入蘇州,從年羹堯和李衛手中撬開了工商口子,更成了滿清官府沿路護送的尊貴使者,而後行於北方的黃馬甲都是他的手下,大名就在南北傳開了。當年的精壯漢子,已成鬢發花白的半老頭子,可一身氣質更為洗煉,如磐石一般無人可撼。

馬車在崇禮門甕城裏停下,接受守城兵丁檢查,這檢查也只是過個形式,帶隊千總見是聲名遠揚的“獨臂戴宗”,和善地打著招呼,隨口道:“是什麽要緊事,要勞動劉執事親自出馬啊?”

劉弘道:“是給你們高大帥的信。”

千總搖頭道:“大帥和少帥都不在……”

他猶豫了一下,再道:“這也不是什麽軍情機密,前日少帥和大帥就帶著西山大營的兵北上了,好像是退到了順德府。現在城中作主的就是知府,不過這知府老爺……不太好說話,劉執事要辦的事恐怕難成。”

幾句話不僅通報了高起父子和西山大營殘部的動向,還提醒劉弘,大清的知府老爺還控制著大名府,如果劉弘是來勸降的,多半成不了,這千總的傾向在話中已表露得很清楚了。

英華北伐軍勢驟止,但紅衣在河南已到新鄉,在山東已到臨清,大名府夾在中間,已無可守之勢,高起父子不得不北退順德,大名知府能靠個人手腕維持住局面,冰層之下的人心卻已開始潰散。

劉弘呵呵一笑:“總爺誤會了,我們順風急遞只送信,不管南北事。”

千總臉上閃過遺憾之色,卻聽劉弘再道:“我帶了兩封信,高大帥的送不到,還有另一封,唔……委托人很討厭,都沒寫明白收信人,只說給……”

在千總變幻不定的臉色中,劉弘道出了三個字:“光覆會。”

光覆會不是才有的,前幾年南北事務總署就通過各方面渠道滲透到了北方綠營中,以各類隱秘會黨吸納綠營中心向英華的積極分子,光覆會是發展最快的一個會黨,漸漸擴散到各省綠營。英華在河南、山東和山西一路高歌猛進,不少州縣都是光覆會推動當地綠營配合獻城的。

但因為滿清搞了棟梁論和漢軍綠旗制,而英華又以討滿令威逼所有滿人,滿人跟旗人混在一起,綠營中層以上軍將都入了旗,因此光覆會只能影響到基層軍官和一般兵丁。

劉弘提光覆會是為何,千總自有理解,極短時間裏,他就完成了不足為外人道的心理轉折,綻放笑顏埋怨道:“劉執事還說不管南北事,你們順風急遞竟然也入了同盟會。”

光覆會因擴散太雜,不僅英華南北事務總署已不能直接控制,尚俊的天地會都沒辦法一一掌握,基本成了自發自治的組織,再紛紛自主搭線,跟英華在北方的商會、善會等組織聯系上,就成了同盟會的一類成員。

千總決然點頭道:“河南三標被少帥留在了大名府,炮營裏有光覆會,劉執事可容小的帶路?”

一個騎墻派就這麽抓著了機會,不過這麽一來,尚總舵主的委托就更有把握了,劉弘這般想著,微微頷首。

城中兵營某處偏僻營房內,河南督標炮營管帶,游擊向文急步而入,朝身後部下使了眼色,營房四周就被嚴密遮護起來。

接劉弘的信時,向文的手都有些發抖,他已意識到,這是命運轉折點。

綠營中的炮兵部隊是滋生光覆會這類會黨的溫床,多年南北對峙,滿清在火炮裝備數量和覆蓋面上也有很大增長,盡管對綠營猜忌更甚,綠營中的標營承擔起了城市和關隘的守備任務,也不得不必須裝備相當數目的火炮。

在這個時代,炮兵就是高科技兵種,不識字不懂算術之人是當不了炮兵的,而會識字懂算術,就有了接受英華思想的基礎。這些半知識分子又沒讀書人的出路,沒受過清儒的入骨洗禮,如一張白紙,不,如一團海綿,如饑似渴地吸收著南面的新思想,向往英華之心比他人更烈。

看完信,向文原本昂揚的臉色黯淡下來,有些躊躇地道:“這信……不是尚總舵主的,是以同盟會名義發的。”

劉弘點頭道:“此事尚總舵主不好出面,同盟會來擔更合適。”

向文嘆道:“既不是南面朝廷願辦的事,我們去辦,合適嗎?”

劉弘笑道:“向游擊,你們是想領獻城之功?”

向文沒說話,就微微點頭,在他看來,這一功才是實在的,而信上所說的事,連天地會總舵主都不好自官面出手,還不知是個多深的坑,他怎麽敢把前程押過去?

劉弘表情未變,繼續淡淡笑著道:“紅衣還在乎這點獻城之功麽?從山東山西到河南,獻城者蕓蕓,你們不獻,自有他人獻。”

向文一呆,劉弘接著道:“獻城是還在以清人自居,若是在獻城前就能舉英華之義,不就是先入了英華麽?”

向文呼吸有些急促了,他喃喃道:“可同盟會只是民人,南面朝廷會認這功嗎?”

劉弘搖頭道:“向游擊,不,向會長,你還是沒明白我英華大義麽?民心所向,君莫能逆,就連那討滿令,都是以兩院所代的民心為底,民人認,朝廷會不認?陛下會不認?其中是有一些關節,我都看不明白,不過救同胞於水火這事,只會有功,哪能有罪?”

左右的光覆會成員都意動了,目光殷殷地投了過來,向文還在權衡,劉弘再道:“我們順風急遞受托聯絡同盟會各方,仁義當先,這委托都是義務而為,這些話也是我肺腑所言。不管向會長有何決定,我就只求回信交差即可。這封信也不止送給你們光覆會,還會送給同盟會其他人……”

聽到自己不是這封信的唯一接收人,向文心中最後一絲顧慮被搶功之心轟然壓垮,他毅然點頭道:“這事……我們辦了!”

劉弘此言可不是虛的,就在他入大名府與向文會面的時候,正有數十黃馬甲快騎分持這封信,向成安、永年、邯鄲等縣飛馳而去,接受者不僅有綠營光覆會,還有地方商代甚至滿清官員。

不僅有黃馬甲,還有其他急遞行的紫馬甲、藍馬甲、綠馬甲,以磁州縣城為中心,方圓數百裏內,地方各色勢力都紛紛接到類似的信件,號召他們響應同盟會的倡議,拯救正陷入絕境的同胞。

行動的不止是急遞,還有形形色色屬於同盟會的組織也正向磁州縣城靠攏,四月二十日,磁州縣城東面四十來裏的臨漳縣,滿清臨漳知縣面對一群穿著青色醫士長袍的男女,一臉正在油鍋中煎熬的痛苦之色。

“磁州正有數萬百姓受難,傷病者不知幾許,我們要去磁州!”

“那裏還有數萬賊匪和官兵,哦,韃兵,先生們這一去就性命難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